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| “法治未来”青年实践团走进校园开展迷彩里的报国课

发布人:法学院网络部 发布时间:2025-07-17

为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,助力法治与爱国教育融合,7月15日,山东理工大学“法治未来”青年实践团走进淄博稷下实验学校,开展“法治未来,七彩童行”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,以“迷彩青春,热血报国”为主题,为中学生带来爱国教育课程,活动由实践团成员张雪琪主讲。

忆军旅:从“特战梦想”到“通信尖兵”是军装里的报国初心

张雪琪以南昌起义为起点,循着人民军队发展脉络,深入挖掘不同时代军人使命与担当的传承逻辑——从革命年代舍生忘死攻坚,到和平时期的多维守护家国。她分享了自己对于”投身报国”理念的转变。她曾单纯认为投身特战、在一线摸爬滚打冲锋才是践行报国的“标准模样”。而在一次偶然的通信专业课上,她忽然意识到,在信息化战场上,保障指挥体系流畅运转的通信兵同样重要,这也让她坚定了成为通信尖兵的信念。

(图为张雪琪为学生们讲述人民军队发展历程)

练本领:从“区号挑战”到“情感共振”是共鸣中的报国热忱

张雪琪设计“五大战区城市外线区号记忆挑战”,模拟号码记忆的紧张节奏,同步揭秘通信兵日常:需背诵21位复杂号码、牢记成百上千电话密语,承担短波通信、电台运维等重任,这是“记忆力与责任心双向奔赴的考验”。参与挑战同学通关后,更是呐喊出了“以后要报考国防科技大学”的约定,引发全场爱国情怀的情感共振,让“知识报国”从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青春向往。

(图为张雪琪为参与互动的学生颁发奖品)

话成长:从“军营淬火”到“校园反哺”是脱下军装后的成长路

部队的历练让张雪琪清醒地认识到“报国不能只有热血,还得有扛得起责任的本领。”退役回归校园,她坚持用所学反哺社会。以自身“军营淬火炼初心,校园深耕育担当”的经历,激励学生青春报国要让知识与信念并行,方能在逐梦征程走得更稳、更远,让爱国热忱兼具“冲劲”与“底气”。

(图为张雪琪向学生们发出“迷彩报国”的号召)

活动尾声,张雪琪播放了自己填词演唱的改编版《若月亮没来》,其中“年轻战士要敢闯,勇士早已势不可挡”的歌词,既回顾了其军旅经历,也鼓励学生勇于突破自我。她向在场学生表示,爱国不是抽象口号,需要通过学习提升能力,以实际行动承担责任。她提到,若有报国志向,军校与军营始终欢迎大家,希望同学们能以青春投身报国事业。

这堂特别的课,没有空洞的口号,却让“迷彩青春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扎了根。正如“法治未来”青年实践团所期许的:今日埋下的报国初心,既是青春引路星,亦是代际精神河。

文字来源:张雪琪

图片来源:董家铭

初审:马琬婷

复审:宋明利

终审:宋立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