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| “法治未来”青年实践团在淄博稷下实验学校开展普法活动

发布人:法学院网络部 发布时间:2025-07-17

7月14日,山东理工大学“法治未来”青年实践团在淄博稷下实验学校开展以“知法守法用法,做法律明白人”为主题的普法课堂。活动采用“影视案例+情景互动+文化体验”模式,为该校中学生开展法治教育。

(图为稷下实验学校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)

课堂开始,朱雪菲引导学生们观看《无尽的尽头》片段,围绕校园生活相关法律问题展开讨论,随后进入活动的两条主线——“沐‘未保法’之光,护青春无恙”和“循‘预防法’之轨,砺少年品行”,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。

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讲解环节,朱雪菲讲解未成年人在法律红线内受法律保护,系统介绍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生存权、发展权、受保护权等基本权利,强调“未成年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,不因家庭背景、身心健康等受到歧视”。结合《无尽的尽头》中少年杀人案里角色遭遇校园欺凌的情节,她对照法律条文解析“学生欺凌”的定义,即“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、语言、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、侮辱,造成人身伤害或精神损害的行为”,并列举“言语威胁、社交排斥、网络诽谤”等隐形欺凌形式,帮助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法律边界与危害后果。

(图为朱雪菲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“防范欺凌的方法”)

朱雪菲提醒学生们既要避免成为被害者,也要避免成为犯罪主体。该环节聚焦预防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,以纵火案为例,讲解未成年人纵火的法律责任及刑事责任年龄,倡议学生们争做守法少年,明辨是非,践行守法承诺。现场还讲解了“防范欺凌口诀”,内容为“校园暴力可以防,方法掌握要适当。求助师长来帮助,自我保护有保障。”

(图为朱雪菲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“少女纵火案”)

活动最后,朱雪菲介绍“法”字的演变过程,组织同学们上台书写不同时代的“法”字,强调法律在生活中的调节作用,引导同学们遇事找法、用法。

(图为朱雪菲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“‘法’字的演变”)

本次活动围绕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开展法治教育,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,了解运用法律维护权益及避免触犯法律的相关知识。“法治未来”青年实践团表示,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传播法治精神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。

(图为淄博稷下实验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用毛笔写“法”字)

文字来源:朱雪菲

图片来源:董家铭

初审:马琬婷

复审:宋明利

终审:宋立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