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|“齐稷社工”社会实践团赴博兴县打渔张灌区开展调研

发布人:法学院网络部 发布时间:2024-07-13

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”古人笔下的黄河,既是自然之雄浑,亦是历史之见证但黄河水泛滥也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。探索博兴县打渔张灌区迁建后社区经验与民生状况,713日,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“齐稷社工”社会实践团来到博兴县打渔张灌区开展调研,深入调研当地民生状况,深入研究中国母亲河的深厚文化底蕴。

(一)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

打渔张灌区,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,其意义远不止于水利工程本身。它不仅是国家引黄灌溉史上的里程碑,更是博兴县乃至整个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。实践团成员实地调研,询问当地居民建成后的现状。迁建后的灌区,通过一系列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,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,灌溉面积不断扩大,为区域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这“源头活水”,不仅滋养了广袤的田野,更激发了乡村经济的蓬勃活力。


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打渔张灌区与当地居民交流 

(二)“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”

迁建后的打渔张灌区,不仅实现了农田灌溉的高效化,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现代化。高标准方田的建设,让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今日的丰收田,水稻、小麦等粮食作物产量连年攀升,果蔬种植、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也蓬勃发展。每当金秋时节,稻香四溢,蛙声连连,一片繁荣景象,生动诠释了“丰年”的喜悦与满足。这背后,是灌区迁建与改造带来的巨大变化,也是当地社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。


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打渔张灌区

(三)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”

在打渔张灌区的带动下,博兴县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灌区周边,绿树成荫,环境优美,昔日的荒滩盐碱地已变成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。特别是打渔张森林公园的建成,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,更成为展示黄河文化、推动乡村旅游的重要窗口。这里,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,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,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,也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。


图为打渔张灌区

(四)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

展望未来,打渔张灌区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,灌区将在水资源管理、生态环境保护、农业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打渔张灌区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,为当地社区的全面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。而这一切的美好愿景,都将在时间的见证下逐步变为现实。


图为打渔张灌区

在探寻黄河的记忆之旅中,实践团成员见证了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壮阔与沧桑,更深刻感受到了沿岸人民与黄河相依相存、共克时艰的坚韧与智慧。每一滴水珠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,每一片滩涂都诉说着民生的百态。随着夕阳西下,余晖洒满河面,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敬畏。黄河的记忆,是民族的记忆,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。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,继续前行,在保护与发展中,书写黄河与人民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

(初审:宋伊宁 复审:冯静尘 终审:宋立平)